国家医疗保障待遇清单(2020年版)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为职工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制度安排。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为未参加职工医保或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的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制度安排。

 

政策原文

一、基本制度

(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为职工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制度安排。

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为未参加职工医保或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的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制度安排。

(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1.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以下简称“大病保险”):对居民医保参保患者发生的符合规定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

2.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含部分省份的职工大病保险):对参保职工发生的符合规定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

3.公务员医疗补助参照清单管理。企业事业单位自行筹资建立的补充医疗保险等暂不纳入清单管理。

(三)医疗救助制度

1.对救助对象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资助。

2.对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其家庭难以承受的符合规定的自付医疗费用给予救助。

二、基本政策框架

(一)基本参保政策

1.参保范围。

1.1职工医保:覆盖所有用人单位职工,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医保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医保。

1.2居民医保:覆盖除职工医保应参保人员或按规定享有其他保障的人员以外的全体城乡居民。

2.医疗救助资助参保人员范围。

2.1全额补贴人员范围:特困人员。

2.2定额补贴人员范围: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等困难群众。

定额资助标准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确定。

(二)基本筹资政策

1.筹资渠道。

1.1职工医保:职工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医保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1.2居民医保: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

1.3医疗救助:通过各级财政补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等多渠道。

随着制度健全完善,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促进医疗救助统筹层次与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相协调。

2.缴费基数。职工医保用人单位缴费基数为职工工资总额,个人缴费基数为本人工资收入。逐步规范缴费基数。

3.筹资基本标准。

3.1职工医保的单位缴费率: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

3.2职工缴费率:本人工资收入的2%。

3.3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国家制定最低标准,各省按照不低于国家标准的要求确定本省标准。

(三)基本待遇支付政策

各地因地制宜,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制定住院和门诊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不得自行制定个人或家庭账户政策。逐步规范缴费年限政策。

1.住院待遇支付政策。

1.1起付标准:职工医保的起付标准原则上不高于统筹地区年职工平均工资的10%,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适当拉开差距。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原则上不高于统筹地区居民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原则上全面取消救助门槛,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对其设定的年度起付标准不得高于统筹区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并逐步探索取消起付标准,低收入家庭成员按10%左右确定,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按25%左右确定。

1.2支付比例:对于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政策范围内的费用,基本医保总体支付比例75%左右,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保持合理差距,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适当拉开差距。大病保险支付比例不低于60%。医疗救助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可按不低于70%比例给予救助,其他救助对象救助水平原则上略低于低保对象,具体比例由各统筹地区根据实际确定。

1.3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职工医保叠加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居民医保叠加大病保险的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医疗救助年度最高限额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健康需求、基金支撑能力合理设定。

2.门诊待遇支付政策。

2.1普通门诊:对于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政策范围内的费用,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支付比例不低于50%。

2.2门诊慢特病: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重性精神病人药物维持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肺结核、日间手术等,可参照住院管理和支付。对罹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负费用较高的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给予门诊救助。门诊年度救助限额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救助对象需求和救助资金筹集情况研究确定。

3.倾斜政策。

3.1大病保险: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大病保险起付标准降低50%,支付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并取消最高支付限额。

3.2医疗救助: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按规定给予救助。对规范转诊且在省域内就医的救助对象,经三重制度保障后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给予倾斜救助,具体救助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实际确定。

三、基金支付的范围

基本医疗保险按照规定的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项目支付范围支付。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参照政策范围内费用范围执行。

四、其他不予支付的范围

1.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

2.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

3.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

4.在境外就医的。

5.体育健身、养生保健消费、健康体检。

6.国家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的其他费用。遇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经法定程序,可做临时调整。

(0)
本地网整理本地网整理
上一篇 2023年5月10日 上午10:57
下一篇 2023年5月10日 上午10:59

相关推荐

  • 2023年深圳九价hpv疫苗二维码信息汇总(持续更新)

    5月9日更新 【光明区】 【福田区】 翠湾社康:福田区翠湾社康九价HPV疫苗首针预约指南 5月10日下午14:00~16:00翰岭社康可接待九价HPV疫苗报名。(福田区翰岭社康九价…

    2023年5月9日
  • 2023年深圳买房条件最新政策

    深圳最新买房政策要求满足一定条件才能购买商品住房。深户居民家庭和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需要在本市居住满3年,并提供36个月及以上的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非深户居民家庭和成年单身人士则需要在本市连续缴纳5年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费。夫妻离异的一方在离婚后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的套数计算。若不满足住户要求,但能提供在本市连续缴纳5年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可以购买一套商品住房。这些政策自2020年发布后一直有效,并对住房贷款、税收调控、普通住房标准、热点楼盘销售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同时也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

    2023年8月9日
  • 深圳社康上下班时间:简介、信息及常见问题解答

    深圳社康的上下班时间因医疗机构而异,有早至17:30、晚至21:00的下班时间。想了解具体上下班时间,可在“社康通”微信小程序预约挂号功能页面查询。如医疗机构无地址或联系电话,请进行网上搜索。

    2024年3月8日
  • 深圳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的区别?

    区别 1、发放主体不同 生育津贴的发放主体是社保机构,而产假工资,则是女性生孩子期间,公司给女职员发放的工资,发放主体是公司。 2、性质不同 生育津贴: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

    2023年5月10日
  • 深圳惠民保购买规定,今年是否还可以购买?

    深圳惠民保:2024年个人参保期为5月7日至6月30日,保障期为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仅需88元/人/年。投保流程简便,可为配偶、父母、子女投保。了解报销待遇、理赔及购买常见问题解答,请点击查看。购买深圳惠民保,为您和家人提供全面保障。

    2024年5月15日
  • 深圳居民领取失业金期间重新就业怎么办?

    失业金领取说明 领失业金期间重新就业,未领完的失业保险金怎么办? 失业人员在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未满前重新就业,需要办理失业金停领,未领完的失业保险待遇剩余月数将作为下次失业的可领取…

    2023年5月10日
  • 深圳积分入户排名查询及申办攻略(附入口及流程)

    了解2023年深圳积分入户排名查询方法,查看入围分数和公示名单。深圳积分入户申办攻略专题,帮助您顺利办理积分入户申请。

    2023年12月12日
  • 深圳异地就医备案条件

    深圳异地就医备案对象及流程指南,了解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工作人员等办理备案条件,以及直接结算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快速掌握异地就医报销政策。

    2024年12月20日
  • 2024深圳光明区两癌免费筛查:定点机构、联系电话及预约方式

    2024年光明区免费两癌筛查网点及预约方式汇总。了解宫颈和乳腺癌筛查条件:30-64周岁的光明区常住妇女需满足特定条件。获取更多深圳免费两癌筛查消息,请持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2024年3月8日
  • 深圳医保一二三档普通门诊待遇有什么区别?

    深圳医保分为一二三档,那普通门诊待遇有什么区别呢? 一档参保 个人账户用于支付参保人普通门诊医保目录范围内的医疗费用。社康中心的基本医疗费用,70%由个人账户支付,30%由统筹基金…

    2023年5月10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