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B 表)填表说明:简洁准确的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填写指南

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B表)。适用于居民个人纳税年度内取得境外所得,按照税法规定办理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填表时需附报《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抵免明细表》。报送期限为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表格包括税款所属期、纳税人姓名和识别号,基本信息如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和联系地址,以及纳税地点(任职受雇单位信息、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主要收入来源地)。详细填写请参考表格。

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B 表)

点击链接:查看自行纳税申报表(B表)

填表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居民个人纳税年度内取得境外所得,按照税法规定办理取得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申报本表时应当一并附报《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抵免明细表》。

二、报送期限

居民个人取得境外所得需要办理自行申报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 3 月 1 日至 6 月30 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报送本表。

三、本表各栏填写

(一)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填写居民个人取得所得当年的第 1 日至最后 1 日。如:2021 年 1 月 1日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

2.纳税人姓名:填写居民个人姓名。

3.纳税人识别号: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上载明的“公民身份号码”;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填写税务机关赋予的纳税人识别号。

(二)基本情况

1.手机号码:填写居民个人中国境内的有效手机号码。

2.电子邮箱:填写居民个人有效电子邮箱地址。

3.联系地址:填写居民个人能够接收信件的有效地址。

4.邮政编码:填写居民个人“联系地址”所对应的邮政编码。

(三)纳税地点

居民个人根据任职受雇情况,在选项 1 和选项 2 之间选择其一,并填写相应信息。若居民个人逾期办理汇算清缴申报被指定主管税务机关的,无需填写本部分。

1.任职受雇单位信息:勾选“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并填写相关信息。按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单位,视同居民个人的任职受雇单位。其中,按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的劳务报酬包括保险营销员和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收入,以及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实习取得的劳务报酬。

(1)名称:填写任职受雇单位的法定名称全称。

(2)纳税人识别号:填写任职受雇单位的纳税人识别号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2.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主要收入来源地:勾选“户籍所在地”的,填写居民户口簿中登记的住址。勾选“经常居住地”的,填写居民个人申领居住证上登载的居住地址;没有申领居住证的,填写居民个人实际居住地;实际居住地不在中国境内的,填写支付或者实际负担综合所得的境内单位或个人所在地。勾选“主要收入来源地”的,填写居民个人纳税年度内取得的劳务报酬、稿酬及特许权使用费三项所得累计收入最大的扣缴义务人所在地。

(四)申报类型未曾办理过年度汇算申报,勾选“首次申报”;已办理过年度汇算申报,但有误需要更正的,勾选“更正申报”。

(五)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1.第 1 行“境内收入合计”: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境内综合所得收入合计金额。第 1 行=第 2 行+第 3 行+第 4 行+第 5 行。

2.第 2~5 行“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需要并入境内综合所得计税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收入金额。

3.第 6 行“境外收入合计”: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境外综合所得收入合计金额,并按规定附报《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抵免明细表》。第 6 行=第 7 行+第 8 行+第 9 行+第 10 行。

4.第 7~10 行“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需要并入境外综合所得计税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收入金额。

5.第 11 行“费用合计”: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11 行=(第 3 行+第 4 行+第 5 行+第 8 行+第 9 行+第 10 行)×20%

6.第 12 行“免税收入合计”: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收入合计金额。第 12 行=第 13 行+第 14 行。

7.第 13 行“稿酬所得免税部分”: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13 行=(第 4 行+第 9 行)×(1-20%)×30%。

8.第 14 行“其他免税收入”: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除第 13 行以外的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收入合计,并按规定附报《个人所得税减免税事项报告表》。

9.第 15 行“减除费用”:填写税法规定的减除费用。

10.第 16 行“专项扣除合计”: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7第 16 行=第 17 行+第 18 行+第 19 行+第 20 行。

11.第 17~20 行“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填写居民个人按规定可以在税前扣除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金额。

12.第 21 行“专项附加扣除合计”: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并按规定附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第 21 行=第 22 行+第 23 行+第 24 行+第 25 行+第 26 行+第 27 行。

13.第 22~27 行“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填写居民个人按规定可以在税前扣除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的金额。

14.第 28 行“其他扣除合计”: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28 行=第 29 行+第 30 行+第 31 行+第 32 行+第 33 行。

15.第 29~33 行“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税延养老保险”“允许扣除的税费”“其他”:填写居民个人按规定可在税前扣除的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税延养老保险、允许扣除的税费和其他扣除项目的金额。其中,填写商业健康保险的,应当按规定附报《商业健康保险税前扣除情况明细表》;填写税延养老保险的,应当按规定附报《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税前扣除情况明细表》。

16.第 34 行“准予扣除的捐赠额”:填写居民个人按规定准予在税前扣除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金额,并按规定附报《个人所得税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扣除明细表》。

17.第 35 行“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相应行次计算填报。第 35 行=第 1 行+第 6 行-第 11 行-第 12 行-第 15 行-第 16 行-第 21 行-第 28 行-第 34行。

18.第 36、37 行“税率”“速算扣除数”:填写按规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19.第 38 行“应纳税额”:按照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38 行=第 35 行×第 36 行-第 37 行。

(六)除综合所得外其他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居民个人取得除综合所得外其他境外所得的,填写本部分,并按规定附报《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抵免明细表》。

1.第 39 行“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相应行次计算填报。第 39 行=第 40 行+第 41 行。

2.第 40 行“境内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境内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合计金额。

3.第 41 行“境外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境外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合计金额。

4.第 42、43 行“税率”“速算扣除数”:填写按规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5.第 44 行“应纳税额”:按照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44 行=第 39 行×第 42 行-第 43 行。

6.第 45 行“境外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境外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合计金额。

7.第 46 行“税率”:填写按规定适用的税率。

8.第 47 行“应纳税额”:按照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47 行=第 45 行×第 46 行。

9.第 48 行“境外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境外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合计金额。

10.第 49 行“税率”:填写按规定适用的税率。

11.第 50 行“应纳税额”:按照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50 行=第 48 行×第 49 行。

12.第 51 行“境外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境外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合计金额。

13.第 52 行“税率”:填写按规定适用的税率。

14.第 53 行“应纳税额”:按照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53 行=第 51 行×第 52 行。

15.第 54 行“境外偶然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境外偶然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合计金额。

16.第 55 行“税率”:填写按规定适用的税率。

17.第 56 行“应纳税额”:按照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56 行=第 54 行×第 55 行。

18.第 57 行“其他境内、境外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其他境内、境外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合计金额,并在“备注”栏说明具体项目、计算方法等信息。

19.第 58 行“应纳税额”:根据适用的税率计算填报。

(七)境外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计算居民个人取得境外股权激励,填写本部分,并按规定附报《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抵免明细表》。

1.第 59 行“境内、境外单独计税的股权激励收入合计”: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境内、境外单独计税的股权激励收入合计金额。

2.第 60、61 行“税率” “速算扣除数”:根据单独计税的股权激励政策规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3.第 62 行“应纳税额”:按照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62 行=第 59 行×第 60 行-第 61 行。

(八)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无住所居民个人预缴时因预判为非居民个人而按取得数月奖金计算缴税的,汇缴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将一笔数月奖金按照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算。

1.第 63 行“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填写无住所的居民个人纳税年度内预判为非居民个人时取得的一笔数月奖金收入金额。

2.第 64 行“准予扣除的捐赠额”:填写无住所的居民个人按规定准予在税前扣除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金额,并按规定附报《个人所得税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扣除明细表》。

3.第 65、66 行“税率”“速算扣除数”:填写按照全年一次性奖金政策规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4.第 67 行“应纳税额”:按照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67 行=(第 63 行-第 64 行)×第 65 行-第 66 行。

(九)税额调整

1.第 68 行“综合所得收入调整额”:填写居民个人按照税法规定可以办理的除第 68 行之前所填报内容之外的其他可以进行调整的综合所得收入的调整金额,并在“备注”栏说明调整的具体原因、计算方式等信息。

2.第 69 行“应纳税额调整额”:填写居民个人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综合所得收入后所应调整的应纳税额。

(十)应补/退个人所得税计算

1.第 70 行“应纳税额合计”: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70 行 = 第 38 行+第 44 行+第 47 行+第 50 行+第 53 行+第 56 行+第 58 行+第 62 行+第 67 行+第 69 行。

2.第 71 行“减免税额”:填写符合税法规定的可以减免的税额,并按规定附报《个人所得税减免税事项报告表》。

3.第 72 行“已缴税额(境内)”:填写居民个人取得在本表中已填报的收入对应的在境内已经缴纳或者被扣缴的个人所得税。

4.第 75 行“境外所得已纳所得税抵免额”:根据《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抵免明细表》计算填写居民个人符合税法规定的个人所得税本年抵免额。

5.第 76 行“应补/退税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76 行=第 70 行-第 71 行-第 72 行-第 75 行。

(十一)无住所个人附报信息本部分由无住所个人填写。不是,则不填。

1.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天数:填写本纳税年度内,无住所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居住的天数。

2.已在中国境内居住年数:填写无住所个人已在中国境内连续居住的年份数。其中,年份数自 2019 年(含)开始计算且不包含本纳税年度。

(十二)退税申请本部分由应补/退税额小于 0 且勾选“申请退税”的居民个人填写。

1.“开户银行名称”:填写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开立银行账户的银行名称。

2.“开户银行省份”:填写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开立的银行账户的开户银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计划单列市。

3.“银行账号”:填写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开立的银行账户的银行账号。

(十三)备注填写居民个人认为需要特别说明的或者按照有关规定需要说明的事项。

四、其他事项说明以纸质方式报送本表的,建议通过计算机填写打印,一式两份,纳税人、税务机关各留存一份。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本地网】,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个税】可获取个税汇算入口、汇算指南、退补税申报攻略、个税税率表、个税计算器、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等

(0)
本地网整理本地网整理
上一篇 2024年2月20日 下午11:56
下一篇 2024年2月20日 下午11:58

相关推荐

  • 2023年深圳二档医保最新待遇标准(住院+医疗)

    住院 起付线: 一级以下医院100元 二级医院200元 三级医院300元 市外医疗机构已按规定办理转诊或备案的为400元,未按规定办理转诊或备案的为1000元。 目录内特材/人工器…

    2023年5月10日
  • 深圳女职工产假天数及产假工资说明

    产假天数 职工享受生育津贴的假期天数,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 顺产的,计98天; 难产的,增加30天; 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 (二)…

    2023年5月10日
  • 深圳山樾湾花园附近学校汇总

    在深圳山樾湾花园附近,有多所学校可供选择,包括深大附中高中部、荔湾小学、芸同学校和南二外月亮湾小学。附近的商业圈有前海印里、佳兆业前海广场和泛海城市广场购物中心。而附近的公园包括前海石公园、月亮湾公园、青青世界、兴海公园、大南山公园和小南山公园。如果您对山樾湾花园安居房感兴趣,请点击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包括地址、房价、户型图和周边配套设施。了解深圳山樾湾花园安居房的基本情况以及申请指南。

    2024年3月18日
  • 深户购买深圳灵活就业社保是否有购房资格

    深户居民家庭和成年单身人士(包括离异人士)在购买深圳商品住房前,必须在深圳落户满3年,并提供连续缴纳36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的证明。符合政策规定的社保要求包括按月正常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非深户居民家庭和成年单身人士需要提供连续缴纳5年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的证明才能购买商品住房。社保补缴不会影响购房资格,只要在购房之日前3年内的缴纳时间累计满36个月,即使出现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断缴但不超过3个月的情况,依然符合购房条件。

    2023年8月9日
  • 深圳公租房申请核查入册公示(持续更新)

    深圳市住房保障署对2023年1月至3月受理的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家庭进行核查,合格家庭共21857户。现将名单及信息公示。

    2023年7月9日
  • 2023年深圳单位港澳商务签注登记备案申请指南

    在深圳市公安局门户网站登录,申请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各类人才备案。申请条件包括登记注册和纳税要求等。

    2023年7月9日
  • 深圳水费计算方法及案例|综合水费计算公式及收费标准

    本文介绍了深圳水费的计算方法和案例说明,包括自来水费、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的计算公式和收费标准。了解深圳水费计算的相关内容。

    2023年12月6日
  • 深圳创业补贴申请入口汇总及相关信息

    申请创业培训、求职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和创业场租补贴的详细步骤,以及各个区的申请入口链接。

    注意:为了完整性,上述文本已超过170个字符。请根据需要进行删减。

    2024年1月9日
  • 2024年深圳市个税专项扣除标准

    根据最新纳税政策,本文介绍了专项附加扣除的主体、范围和标准,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清晰解释了每种扣除的适用条件和具体额度,帮助纳税人更好地了解和利用相关政策。点击查询了解更多详细信息。

    2024年2月20日
  • 深圳少儿医保门诊就医绑定办理方式

    绑定方式 参保少儿的普通门诊应在绑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未绑定定点医疗机构的无法享受医疗保险门诊待遇。(绑定医疗机构后1个月内不得变动) 1.未满14周岁的参保人可以绑定一家深圳市…

    2023年5月10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