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B 表)填表说明:简洁准确的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填写指南

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B表)。适用于居民个人纳税年度内取得境外所得,按照税法规定办理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填表时需附报《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抵免明细表》。报送期限为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表格包括税款所属期、纳税人姓名和识别号,基本信息如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和联系地址,以及纳税地点(任职受雇单位信息、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主要收入来源地)。详细填写请参考表格。

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B 表)

点击链接:查看自行纳税申报表(B表)

填表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居民个人纳税年度内取得境外所得,按照税法规定办理取得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申报本表时应当一并附报《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抵免明细表》。

二、报送期限

居民个人取得境外所得需要办理自行申报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 3 月 1 日至 6 月30 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报送本表。

三、本表各栏填写

(一)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填写居民个人取得所得当年的第 1 日至最后 1 日。如:2021 年 1 月 1日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

2.纳税人姓名:填写居民个人姓名。

3.纳税人识别号: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上载明的“公民身份号码”;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填写税务机关赋予的纳税人识别号。

(二)基本情况

1.手机号码:填写居民个人中国境内的有效手机号码。

2.电子邮箱:填写居民个人有效电子邮箱地址。

3.联系地址:填写居民个人能够接收信件的有效地址。

4.邮政编码:填写居民个人“联系地址”所对应的邮政编码。

(三)纳税地点

居民个人根据任职受雇情况,在选项 1 和选项 2 之间选择其一,并填写相应信息。若居民个人逾期办理汇算清缴申报被指定主管税务机关的,无需填写本部分。

1.任职受雇单位信息:勾选“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并填写相关信息。按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单位,视同居民个人的任职受雇单位。其中,按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的劳务报酬包括保险营销员和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收入,以及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实习取得的劳务报酬。

(1)名称:填写任职受雇单位的法定名称全称。

(2)纳税人识别号:填写任职受雇单位的纳税人识别号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2.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主要收入来源地:勾选“户籍所在地”的,填写居民户口簿中登记的住址。勾选“经常居住地”的,填写居民个人申领居住证上登载的居住地址;没有申领居住证的,填写居民个人实际居住地;实际居住地不在中国境内的,填写支付或者实际负担综合所得的境内单位或个人所在地。勾选“主要收入来源地”的,填写居民个人纳税年度内取得的劳务报酬、稿酬及特许权使用费三项所得累计收入最大的扣缴义务人所在地。

(四)申报类型未曾办理过年度汇算申报,勾选“首次申报”;已办理过年度汇算申报,但有误需要更正的,勾选“更正申报”。

(五)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1.第 1 行“境内收入合计”: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境内综合所得收入合计金额。第 1 行=第 2 行+第 3 行+第 4 行+第 5 行。

2.第 2~5 行“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需要并入境内综合所得计税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收入金额。

3.第 6 行“境外收入合计”: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境外综合所得收入合计金额,并按规定附报《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抵免明细表》。第 6 行=第 7 行+第 8 行+第 9 行+第 10 行。

4.第 7~10 行“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需要并入境外综合所得计税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收入金额。

5.第 11 行“费用合计”: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11 行=(第 3 行+第 4 行+第 5 行+第 8 行+第 9 行+第 10 行)×20%

6.第 12 行“免税收入合计”: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收入合计金额。第 12 行=第 13 行+第 14 行。

7.第 13 行“稿酬所得免税部分”: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13 行=(第 4 行+第 9 行)×(1-20%)×30%。

8.第 14 行“其他免税收入”: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除第 13 行以外的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收入合计,并按规定附报《个人所得税减免税事项报告表》。

9.第 15 行“减除费用”:填写税法规定的减除费用。

10.第 16 行“专项扣除合计”: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7第 16 行=第 17 行+第 18 行+第 19 行+第 20 行。

11.第 17~20 行“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填写居民个人按规定可以在税前扣除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金额。

12.第 21 行“专项附加扣除合计”: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并按规定附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第 21 行=第 22 行+第 23 行+第 24 行+第 25 行+第 26 行+第 27 行。

13.第 22~27 行“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填写居民个人按规定可以在税前扣除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的金额。

14.第 28 行“其他扣除合计”: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28 行=第 29 行+第 30 行+第 31 行+第 32 行+第 33 行。

15.第 29~33 行“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税延养老保险”“允许扣除的税费”“其他”:填写居民个人按规定可在税前扣除的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税延养老保险、允许扣除的税费和其他扣除项目的金额。其中,填写商业健康保险的,应当按规定附报《商业健康保险税前扣除情况明细表》;填写税延养老保险的,应当按规定附报《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税前扣除情况明细表》。

16.第 34 行“准予扣除的捐赠额”:填写居民个人按规定准予在税前扣除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金额,并按规定附报《个人所得税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扣除明细表》。

17.第 35 行“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相应行次计算填报。第 35 行=第 1 行+第 6 行-第 11 行-第 12 行-第 15 行-第 16 行-第 21 行-第 28 行-第 34行。

18.第 36、37 行“税率”“速算扣除数”:填写按规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19.第 38 行“应纳税额”:按照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38 行=第 35 行×第 36 行-第 37 行。

(六)除综合所得外其他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居民个人取得除综合所得外其他境外所得的,填写本部分,并按规定附报《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抵免明细表》。

1.第 39 行“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相应行次计算填报。第 39 行=第 40 行+第 41 行。

2.第 40 行“境内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境内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合计金额。

3.第 41 行“境外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境外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合计金额。

4.第 42、43 行“税率”“速算扣除数”:填写按规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5.第 44 行“应纳税额”:按照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44 行=第 39 行×第 42 行-第 43 行。

6.第 45 行“境外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境外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合计金额。

7.第 46 行“税率”:填写按规定适用的税率。

8.第 47 行“应纳税额”:按照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47 行=第 45 行×第 46 行。

9.第 48 行“境外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境外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合计金额。

10.第 49 行“税率”:填写按规定适用的税率。

11.第 50 行“应纳税额”:按照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50 行=第 48 行×第 49 行。

12.第 51 行“境外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境外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合计金额。

13.第 52 行“税率”:填写按规定适用的税率。

14.第 53 行“应纳税额”:按照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53 行=第 51 行×第 52 行。

15.第 54 行“境外偶然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境外偶然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合计金额。

16.第 55 行“税率”:填写按规定适用的税率。

17.第 56 行“应纳税额”:按照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56 行=第 54 行×第 55 行。

18.第 57 行“其他境内、境外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其他境内、境外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合计金额,并在“备注”栏说明具体项目、计算方法等信息。

19.第 58 行“应纳税额”:根据适用的税率计算填报。

(七)境外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计算居民个人取得境外股权激励,填写本部分,并按规定附报《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抵免明细表》。

1.第 59 行“境内、境外单独计税的股权激励收入合计”:填写居民个人取得的境内、境外单独计税的股权激励收入合计金额。

2.第 60、61 行“税率” “速算扣除数”:根据单独计税的股权激励政策规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3.第 62 行“应纳税额”:按照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62 行=第 59 行×第 60 行-第 61 行。

(八)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无住所居民个人预缴时因预判为非居民个人而按取得数月奖金计算缴税的,汇缴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将一笔数月奖金按照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算。

1.第 63 行“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填写无住所的居民个人纳税年度内预判为非居民个人时取得的一笔数月奖金收入金额。

2.第 64 行“准予扣除的捐赠额”:填写无住所的居民个人按规定准予在税前扣除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金额,并按规定附报《个人所得税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扣除明细表》。

3.第 65、66 行“税率”“速算扣除数”:填写按照全年一次性奖金政策规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4.第 67 行“应纳税额”:按照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67 行=(第 63 行-第 64 行)×第 65 行-第 66 行。

(九)税额调整

1.第 68 行“综合所得收入调整额”:填写居民个人按照税法规定可以办理的除第 68 行之前所填报内容之外的其他可以进行调整的综合所得收入的调整金额,并在“备注”栏说明调整的具体原因、计算方式等信息。

2.第 69 行“应纳税额调整额”:填写居民个人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综合所得收入后所应调整的应纳税额。

(十)应补/退个人所得税计算

1.第 70 行“应纳税额合计”: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70 行 = 第 38 行+第 44 行+第 47 行+第 50 行+第 53 行+第 56 行+第 58 行+第 62 行+第 67 行+第 69 行。

2.第 71 行“减免税额”:填写符合税法规定的可以减免的税额,并按规定附报《个人所得税减免税事项报告表》。

3.第 72 行“已缴税额(境内)”:填写居民个人取得在本表中已填报的收入对应的在境内已经缴纳或者被扣缴的个人所得税。

4.第 75 行“境外所得已纳所得税抵免额”:根据《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抵免明细表》计算填写居民个人符合税法规定的个人所得税本年抵免额。

5.第 76 行“应补/退税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 76 行=第 70 行-第 71 行-第 72 行-第 75 行。

(十一)无住所个人附报信息本部分由无住所个人填写。不是,则不填。

1.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天数:填写本纳税年度内,无住所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居住的天数。

2.已在中国境内居住年数:填写无住所个人已在中国境内连续居住的年份数。其中,年份数自 2019 年(含)开始计算且不包含本纳税年度。

(十二)退税申请本部分由应补/退税额小于 0 且勾选“申请退税”的居民个人填写。

1.“开户银行名称”:填写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开立银行账户的银行名称。

2.“开户银行省份”:填写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开立的银行账户的开户银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计划单列市。

3.“银行账号”:填写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开立的银行账户的银行账号。

(十三)备注填写居民个人认为需要特别说明的或者按照有关规定需要说明的事项。

四、其他事项说明以纸质方式报送本表的,建议通过计算机填写打印,一式两份,纳税人、税务机关各留存一份。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本地网】,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个税】可获取个税汇算入口、汇算指南、退补税申报攻略、个税税率表、个税计算器、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等

(0)
本地网整理本地网整理
上一篇 2024年2月20日 下午11:56
下一篇 2024年2月20日 下午11:58

相关推荐

  • 2023年港澳通行证团队签是否允许个人办理

    2023年深圳港澳通行证自助签注攻略,团签和个签过关无太大区别。香港通关口岸名单也同步更新了。了解更多详情。

    2023年7月9日
  • 2023年香港通关最新消息(持续更新)

    导语深港陆路口岸将于2023年2月6日全面恢复内地与香港人员正常往来。取消经粤港陆路口岸出入境预约通关安排,不设通关人员限额。恢复内地居民与香港、澳门团队旅游经营活动。

    2023年7月4日
  • 深圳医保个人账户使用门槛线取消

    2023年10月起,深圳实施《深圳市医疗保障办法》,取消医保个人账户使用门槛线,医保卡余额可以用于购买医保目录内的药品和医用器械耗材,可以为家人支付医疗费用,但需注意不能滥用。深圳只有一档医保设有医保个人账户,其他档次无个人账户。

    2023年12月12日
  • 深圳市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申请指南及标准

    奖励金标准为每人每月260元,在退休金享受、计划生育奖励金等方面有具体条件。自2016年1月1日起计发,对于在2008年12月31日前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的迁入本市并未领取过奖励金的人,自迁入当月起计发。对于2009年1月1日后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的人,自达到规定年龄的当月起计发;对于迁入本市的人,自户籍迁入当月起计发。从原户籍地按月领取奖励金的人,自户籍迁入后停发奖励金的当月起计发。由区财政承担所需资金。

    2024年1月9日
  • 深圳自助换领身份证自助机地址汇总

    深圳自助换领身份证自助机分布在深圳公安微信公众号的“警观互动”菜单栏中的“便民互动”选项中。通过选择“警务电子地图”和“自助机”中的“一体机”,可以查看所有自助机的分布情况,并选择最近的一台进行办理。深圳市各公安分局也设有户政受理点,提供办理身份证业务的窗口服务。详情请查阅文章。

    2023年7月23日
  • 深圳港澳青年求职创业补贴申请指南

    我们提供针对深圳市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毕业学年学生的申请计划。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个人可获得申请资格:城乡困难家庭成员、特困人员、残疾毕业生或曾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无论您是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脱贫人口家庭还是特困职工家庭,我们都为您提供支持。申请条件简单明确,助您实现学业梦想。

    2024年1月8日
  • 2023深圳和瑞府人才房摇号名单和摇号流程详解

    2023深圳和瑞府人才房摇号名单、摇号流程、公证处地址、公证摇号规则和流程详情等。了解2023深圳和瑞府人才房摇号的最新消息。

    2023年12月7日
  • 2023年深圳买房条件最新政策

    深圳最新买房政策要求满足一定条件才能购买商品住房。深户居民家庭和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需要在本市居住满3年,并提供36个月及以上的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非深户居民家庭和成年单身人士则需要在本市连续缴纳5年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费。夫妻离异的一方在离婚后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的套数计算。若不满足住户要求,但能提供在本市连续缴纳5年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可以购买一套商品住房。这些政策自2020年发布后一直有效,并对住房贷款、税收调控、普通住房标准、热点楼盘销售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同时也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

    2023年8月9日
  • 深圳不动产信息查询(附查询流程),通过政务服务网和i深圳APP查询

    通过政务服务网和i深圳APP可以查询深圳不动产信息,包括无房证明和交易登记记录。了解查询流程,包括进入官网或APP,注册账号或登录,进行查询并保存结果。

    2023年12月12日
  • 深圳回乡证补换证办理指南 | 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和申请方式介绍

    本文提供了深圳回乡证补换证办理指南,包括申请条件、申请对象、补办条件、申请材料和申请方式等内容。详细介绍了申请材料和注意事项。如果您需要申请回乡证,请阅读本文获取更多有关信息。

    2023年12月7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